追尋身份


@劉兆生 - 2005/06/18

Image Credit: 馮禮慈
  Image Credit: 馮禮慈

一生中,我們是尋找着一種身份。

從青春期開始,我們不斷問自己:「我是誰?我往哪裡去?」

在高球生命中,我們一學曉揮桿便忙着到球場打球去,幾年後,經過多番挫折,我們才稍事休息,不其然也問問自己:

「我是誰?我往哪裡去?」答案多是﹕「我又不是職業高球員,管它以後怎樣!」

這像是敷衍寵統說法,事實上,這正是心理學家James Marcia身份理論中四類之一:

身份擴散(Identity Diffuse)——刻意逃避面對自己的身份認知,生活上像甚麼也沒所謂,但缺乏方向感。

在打球中,我們往往可以猜度到,有些球友性格可能屬於其餘的三類:

一是身份過早自認(Identity Foreclosure)——這類人甚麼也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他們多是富家子弟,身份一早已被父母灌輸透,和他們打球,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自得其樂。

其次是身份未定向延緩(Identity Moratorium)——這類人最麻煩,他們一直在追尋自己的身份。打得不好時很困惑,試完這樣試那樣,總是自我懷疑,很不快樂。

最後的一類是身份定向達成(Identity Achievement)——這就是你的教練,他的身份無可懷疑,雖然可能被其他人替代,但地位仍是高高在上的。

我問教練:「甚麼動機令你成為高球教練的?」

「因為高爾夫是我的生命!」他義無反悔地答。

我驀然頓下來,問自己:「甚麼是我的生命?」(完)


#####

本文原登於《明報周刊》專欄〈高球型而尚〉,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高球型而尚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